人总要花些冤枉钱,走些冤枉路,才有所收获。

2014年9月30日星期二

紧张感

昨天去car service,
老板与我分享了他人生经验,
以及对目前社会经济走向的看法。

他说得没错,
我国表现好像很风光,
但内在却是逐步腐败、退步。

再多个10年,
到时的日子会很难挨了。

尤其是想组织家庭,
更是吃力。

所以老板建议我还年轻,
多观察市场的变动、需求,出来创业,
如果成功,将来的日子,包括家庭也比较好过..

而今天,
工作时与杂货店老板闲谈,
谈到收入时,也扯上了这话题。

老板今年58.
育有2女。
分别 12 与 18.

他说即时现在是老板,
但光是女儿将来的学费,
就还得工作多几年了。
算算下,也不懂几时才能退休。

那是我在想,
我现在25,
如果30结婚,
32有孩子,
当我50时她才18,
哇..
真的有刺激了。
很大的一笔账。

连续两天不断被这些咨询轰炸,
我想,
不能只是做part time了赚外快了,
也要搞投资,让自己更稳定些才行。



=完=










2014年9月27日星期六

出差环岛游

因为换了部门,
才有这机会去更远的地方工作,
也有了不同的体会。

之所以称为“环岛”,
是因为基本上出差点就在西马不同的角落。

目前,
去了Johor 的 Segamat,
N.sembilan 的 Bahau, Seremban,
Perak的 Kuala Kangsar, Ipoh,
Penang 的 Butterworth, Geogtown,Bukit Mertajam
Kedah 的 Sg Petani, Alor Setar.

接下来,
还有Pahang, Kelatan, Terengganu。

不同的体会,
第一:
就是要驾酱久的车程。
目前最高纪录是从alor Setar回来KL.
近6个小时。

下一个记录,很快就被Kelatan打破吧。
保守估计,这个要话7小时以上~

第二:
同事的心声(抱怨?)。
合作的同事属于老臣子,至少都有10年以上的经验,
或许是压抑太久,还是难得有我这个新面孔出现吧。
让我知道了很多他们的故事,过去的历史,对公司的意见。

当然,很多事情不能只听单方的发表。
其实任何公司的决策,都无法满足所有人,
同样的,如果能帮忙传达意见,这点倒是没问题。

第三:
工作态度。
不管是同事,还是老板们,
不同的地方,看到了不同的处事态度。

冷漠或热情,
开通或偏见,
在比较之下,
都展现无遗。

没有对与错,
只是环境的变化,
与内心的选择罢了。


第四:
我不再是Marketing.

虽然调了过来,
但心中还是眷恋着这部门。

在出差的日子,
种种的体会让我更清楚自己的工作范围,
也必须放下那个眷念,
换个心态,开拓新的职业生涯。

前面的路会越走越辛苦的,
告诉自己,去闯吧!




=完=






2014年9月13日星期六

常常

感觉这些 “常常,经常,一直..”都被误用了吧?

比如要说一个人常常迟到。
那所谓的“常常”是以什么作为定义?

一年一次?
一个月一次?
还是每天?

还是每次迟到都被你发现,
才说“常常”?

那如果被你发现迟到的次数只有2次,但他早到的次数有无数次,
还能说是常常吗?
还是说,每次迟到都被你发现比较适合?

换个例子。
发现多数东方的父母总爱指责孩子常常发脾气。

除了上面提过的“常常”次数,
还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,孩子发脾气的原因?
什么导致他发脾气,
是父母的误解?语言问题?还是有心事?

可惜,
父母都爱以“常常”来解释一切。

最后自己受气,
孩子继续发脾气。

问题不会有解决的一天。



=完=

经济 Very BAD

“以前要懂得花钱,现在要想着怎样挖钱。”

这种答法比较容易让人明白我现在工作的内容吧!

或许因为位置不同了,
观察周围的角度也开始不一样了。

以前知道市场不好,
但没法说出具体的现象。

现在慢慢的,
看到了。

市场的消费模式,
商家的出招手法,
开始感觉到经济真的不乐观了。

第一次对市场感觉心寒。

再想想明年要去2个国家旅行,
更加感到恐惧了..


=完-


2014年9月7日星期日

勇敢立大志,弯腰做小事


从台湾回来,
最大的收获就是买了这本书。

作者是沈方正,一名台湾老爷酒店集团的CEO。

这本书不是在教读者要如何成功,也不是在“炫耀”自己如何成功,
而是分享了他过去面对事情的处理态度,以及最终结果给了他什么启发。

尤其是在大家都不用心注意的“小事”上,
他也发现了这对将来的影响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。

印象最深刻的,就是这一段:
"任何成就都无法来自一个人自己有多强悍,
一切都取决在别人愿不愿意信任你、帮助你。
而能够诚实、真心地表达出对所有人的感谢,那才是真正的领导、所谓管理。"

回头想想,
过去成功时,有几次真的会打从心里去感谢那些默默帮助自己的人?
过去在处理事情的态度上是是否已曲折“领导”的概念?

另外,
每当分享一件事的启发后,
他会为身为“主管” 或 “下属” 这两个立场提供一些意见,
让读者去探讨里头的可能性。

这对读者来说,也是个很宝贵的知识。

真的很喜欢这本书,
即使看完了,现在还是会不时翻阅,提醒自己多思考一点。

如果有机会遇到作者,
希望能和他好好的聊一天,
请求一些生活与工作上的指导,
到时一定会有想不到的收获。



=完=